华盖殿,孝宗以及内阁大臣们准备开始阅卷。
殿试的策问,主要评判标准是按照皇帝的喜爱,但孝宗与内阁向来和睦,因此也会听取内阁的意见。
明朝的殿试阅卷,不同于会试,是由读卷官们一份份的念诵完全文,再有皇帝评判。
同样是分为三甲,根据策问水平,放入三甲不同的位置。
读卷官一份一份的开始诵读,十几份试卷读下来,孝宗却是全无感觉,文章虽然做得不错,但却缺少真知灼见,只能说富裕华丽的辞藻,却少了治国之策。
徐溥说道:“皇上这次的策问之题,着实让贡士们触不及防,这情急之下也难有好文章。”
“朕不过是想看看,这些贡士们是否有真才实学。”孝宗不可置否道。
原本的读卷时间是规定在半天之内,孝宗破天荒的把时间延长到一天,这是大明头一遭。
“赋税乃王朝之基。”
听到这个开头,孝宗来了精神,直起身子:“继续念。”
毛澄在策问里提到国家的赋税其实并不算高,但为何会导致百姓赋税艰难,说到底是因为商税收不起来,大量官吏和商人勾结,导致明朝原本商业经济发展得蒸蒸日上,反而国家的财政一年不如一年。
毛澄则是在策问里指出,要建立商税的专司机构,不仅能减少百姓农税,还能同时扩张财政收入。
听完这份策问,孝宗深表认同,朝廷一贯简直重农抑商,但在这个时期,明朝的商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成熟期,各行各业的商业经济都很健全。
但商税却一直难以收起来,大部分银钱都在商人以及勋贵大臣们的手里,这环环相扣的关系,即便是朝廷想插手也难。
“问题找准了,但这解题之法还是不太够。”孝宗叹道。
又念了几分卷子,直到这一份出来,孝宗再次认真起来。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王守仁在策问里专攻民生问题,其中主要涉及流民和军屯制,这也是李兆比较提倡的一种解决流民的办法,但王守仁却是提出一个新观点:先以夷制夷,再化夷为汉。
王守仁认为,将流民迁往西南屯田的同时,朝廷除了派兵驻扎以外,应分化土司,不断跳起土司间的战火,不断让土司内耗。
同时通过让流民与夷结亲的方式,将民族隔阂打破,再以教化让蛮夷归顺朝廷。
孝宗眼前一亮,虽然这则策问的核心观点,他很熟悉,毕竟是出自李兆,但后面这些却也很有建设性,而且可以实施,尤其是让土司内耗这一招,着实让孝宗心动。
孝宗拍拍手:“这篇策问还算像样。”
“陛下圣明。”一种大臣忙不迭的拍马屁道。
紧接着下一篇策问。
“一条鞭法,清明朝纲。”读卷官接着读诵。
孝宗笑了笑:“一条鞭法,这听来倒是有点改革的味道。”
孝宗时期其实不存在重大的政治改革,大部分是在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上施政颇多,主要原因还是,此时的国内局势相对平稳,明朝暗藏的诸多弊病还未显露出来。
而祝允明在策问里则是将李兆所阐述的一条鞭法,完完整整的写了下来。
主要内容就是,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听完后,徐溥先开口说道:“陛下,此篇策问有些过于激进,但其中提到的,清丈土地、统一赋役、计亩征银,倒是不失为良策。”
孝宗哪里不知道,这三条策略都是上好,只是难以实施,单是一个清丈土地就很难开展,这里面的牵扯太大,若是处理不好,怕是会造成不小的动荡。
“不过此人能提出如此策略,眼光长远,而且有心胸气魄。”孝宗夸赞道。
李东阳则道:“陛下,这清丈土地实则有记可计可行,藩王勋贵的暂时动不得,但这天下之大,那些乡绅氏族,我看,能动一动。”
徐溥却是摇摇头:“此事牵扯过大,还是容后再议吧。”
徐溥毕竟是首辅,而李东阳此时还未入阁,看得出徐溥对改革还是抱有成见,李东阳也便不再多说什么。
徐溥出任首辅后,其政策就一条,平稳过渡,只要他在任上,就难以出现大的改革,这一点众人皆知。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孝宗还是认同了其中一条策略,朝几位大臣说道:“这同一赋役朕看可以试试,这赋税和奴役统一之后,各地官吏便是不好再巧以名目,既能让赋税稳定,还能让百姓的日子安稳一些。”
徐溥首当其冲的道:“陛下所说甚是有理,这统一赋役的事情,内阁会拿出一个章程。”
既然孝宗都发话了,即便徐溥不愿意,也只能接着,还好这统一赋役也不算难事,若是做得好,徐溥也能捞到个为民谋利的好名头,何乐而不为呢。
接下来的读卷过程又再次变得索然无味,毫无亮点可言,孝宗几乎就要听睡着了,便是让徐溥等人代为阅卷。
整整一天的时间,读卷结束,孝宗让御膳房准备了一些糕点。
“边吃边说吧,徐卿家认为,这次的状元该是何人啊。”孝宗问道。
说到底除去前三名以外,其他的名次也不难抉择,按文章优劣排下去就行,可这三鼎甲就不好说了。
徐溥说道:“臣认为,那篇治国有常的策问不错,其中关于西南土司的见解,可以实施。”
孝宗点点头,并未反对,也没有同意。
陆简也说道:“臣则是认为,那篇赋税的文章不错,眼光独到,却是直指弊病。”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孝宗拿起一块糕点,同样不做评价。
“臣认为,一条鞭法该当是头名,此人之法虽激进,但却是治国的良药。”李东阳说道。
孝宗又问了其他几个大臣的意见,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三篇文章,比起其他贡生的策问,这三篇确实要出彩得多,不仅言辞犀利,关键是于国有利。
孝宗将三份试卷都摆在面前,提起笔,准备批红,他的心里其实早已有了结果。
三张试卷批红完,孝宗笑道:“诸位爱卿觉得如何。”
众人皆是道:“陛下圣明。”
这一日早晨,李兆再次陪同四个徒弟来到皇城外,四个徒弟心里都是惶惶不安,考试的时候轻松,这等待结果却是艰难。
李兆说道:“怕什么,考都考完了,不管什么名次,你们步入仕途的时候都已经到了。”
“你们几个给为师记住,做官就四个字:为国为民。切莫像这官字一般,两张口,对百姓一张口,对皇上一口,到最后只会说却是什么也不做。”
四个弟子拱拱手,将老师的话铭记于心:“学生谨记。”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进去吧,今天是你们的好日子,为师在府上准备好酒菜给你们庆祝。”
贡士们来到殿外丹墀两边拜位上排列,传制官请旨后出奉天殿左门,在丹陛东朝西站立。
执事官高举放有黄榜的榜案,来到丹墀御道上放定。
传制官高唱“有制!”
一众贡士跪下后高声宣读:“癸丑年三月十五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第一名,祝允明!”
祝允明听到自己的名字,已经完全失神了,我是第一甲第一名?怎么可能?
一旁的毛澄祝贺道:“恭喜师兄啊,夺得状元!”
祝允明就连做梦都没想过自己能夺得状元,去年自己还没有考上举人,幸得遇到老师,自己才好不容易中举。
而后又是靠老师的教诲,才好不容易考上会试,得了个第三名。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原本祝允明以为自己能走到这一步已经是天大的幸运,可眼下,他却就是成为了一甲状元,这比做梦还不真实。
王朴厚拉了一把祝允明:“师兄,醒醒。”
祝允明回过神来,已是眼泪婆沙,抽泣着道:“这得多谢老师啊,枝山此生,愿为老师奉献一切。”
“第一甲,第二名,王守仁。”
“第一甲,第三名,毛澄。”
这三个名字对于其他贡士们来说并不陌生,毕竟这三个家伙可是会试的前三名。18小说
现在是什么情况,这三个家伙居然又考中了三鼎甲,只是名次换了,但人还是这三个人。
这到底是什么师门,居然一门三鼎甲?纵观明朝还从未出现过这种情况。
而毛澄和王守仁皆是不为所动,似乎能考中前三,不过是常规操作。
只有王朴厚在那儿郁郁寡欢,他居然是被排到了二甲,而且名次也不算靠前,在师兄弟中他算是最拉跨的了。
执事官举着黄榜案出奉天门左门,将黄榜张挂于长安左门外,众进士随出观榜,有顺天府官员用伞盖仪从送新科状元归第。
宫内,文武百官依次入班,有致词官于丹陛中跪定致词:“天开文运,贤俊登庸,礼当庆贺!”
接着鸣放鞭炮,皇帝起驾,百官退朝,仪式结束。
舟山侯府,祝允明、王守仁、毛澄,伴随伞盖仪从来到府门前。
王朴厚也是马不停蹄的跟上,在三人旁边排着,跟着状元郎、榜眼郎、探花郎站站在一起,他这二甲进士真是有得尴尬,好在王朴厚脸皮子够厚,也不怕别人说。
四人同时在门前跪下:“弟子谢老师栽培。”
府门打开,李兆走出来,看着四个弟子,与有荣焉,这比他自己考上状元还开心。
李兆开口打趣道:“枝山啊,当初我就说你可以,你看,这不是都考上状元了吗。”
祝允明嚎啕大哭:“全靠老师对枝山的教导,枝山没有辜负老师!”
另外三兄弟只得安慰大师兄,大师兄实在是太感性了,一路上回来,少说哭了二十几回了,还从未见过这么能哭的状元郎。
李兆朝街上的人道:“庆祝我弟子高中,舟山侯府大摆三天筵席,施粥三日,诸位皆可来热闹热闹。”
这一日过后,一门三鼎甲的故事传开了,舟山侯李兆的名声也传开了,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教出了三鼎甲,这简直让一众书院的老儒生、老学究,无地自容,这李兆难道是文曲星下凡吗?
【作者题外话】:感谢观看,收藏,投票,拜托了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18小说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开局一本百科全书更新,第五十一章:一门三鼎甲免费阅读。https://www.trip11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