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内阁阁臣、大小九卿齐聚武英殿,开始正式讨论哈密之争。众人都到了,却唯独不见兵部尚书王守仁。
在场众人苦等一阵,便纷纷抱怨道:“大司马怎么回事?这么重要的廷议,他这个兵部尚书居然缺席?”
原来,昨天半夜,兵部尚书王守仁还在油灯下写奏折时,突然收到了浙江余姚的消息,说他的父亲王华卧病几年,终于没能挨过今年的暑热,已于一个半月前在家中病逝了,享年七十七岁。
王守仁得到消息后,痛哭不已,王家连夜挂起白幡。一早,王守仁便身着孝服,来到通政司前递上了丁忧的状子,之后就回家闭门不出,等候消息。
按说朝廷要员遇上父母的丧事,本可以“夺情”。但是自从杨廷和在正德十年坚持要回乡给老父守孝三年之后,朝廷上下就逐渐形成风气,凡是当官的遇到父母丧事都得丁忧,否则就是不孝。如果强行“夺情”,极有可能酿成一场风波。所以,不论王守仁是真孝子还是做样子,得到父丧的消息之后,他都只能暂停一切职务,乖乖回家等朝廷的消息。
大九卿之一的通政使李钺告诉众人:“大司马应是在家闭门谢客,等候朝廷批复丁忧之请。”
“什么!”
内阁首辅蒋冕的脸上立刻阴云密布,心道不好。今日,陈九畴怕是保不住了。按说,王华的死讯,他不应该比王琼知道得晚。却不知王琼使了什么手段,竟能让王华的死讯刚好在昨夜传入京城,传到王守仁的耳朵里。
王琼自然是在回敬蒋冕在张永之乱前的那一番“瞒天过海”之计。不过蒋冕也着实怪不着王琼,因为他自己这段时日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内政上。张永之乱后,蒋冕自觉地位稳固,便逐步开始放手施为,逐步推行他的新政。
今日清早,小皇帝刚刚起床,就听到小李子来报,说王守仁向通政司递交文书,请求去官持服,回乡丁忧。小皇帝面色一沉,立马派身边的小宦官小李子前去武英殿听政。
“王阁老究竟是怎么想的?难不成糊涂了?上赶着去做奸臣?”小皇帝坐在座位上,撑着脑袋摇摇头自言自语道。
贾咏敲敲桌子,将神游天外的小皇帝拉回现实。
“读书不可分心。”
“哦。”小皇帝继续捧起《论语》,摇头晃脑念经。下边的伴书郎们见小皇帝有口无心的样子,纷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蒋冕竟然也没有抄家伙骂人,只安安静静翘着二郎腿哼小曲儿。
又读了一会儿,小皇帝实在静不下心来,便道:“先生,都说君子六艺,咱们也不能只读书啊,当演练演练骑射!”
小皇帝此言一出,众武勋子弟纷纷眼前一亮:对啊,不能死读书啊。文臣子弟岿然不动,继续看自己的书。
“把牙磕了,看你演不演。继续读书!”
武英殿中,皇帝身边的小李子到时,廷议已经开始了。小李子拱手对殿中众人笑道:“见过诸位大人!杂家是万岁爷派来听政的。万岁爷要读书,亲自来不了,便遣了杂家过来旁听这场廷议。”
蒋冕面无表情地说:“李公公客气了。公公是皇上身边的人,应当上座。”
小李子连道不敢:“杂家不过狐假虎威,旁听而已。诸位大人不必在意,廷议该怎么议就怎么议。”
皇帝的态度重要吗?重要,也不重要。皇帝尚未亲政,所以不能决定什么。但皇帝可以表达态度,从而让官员们有所顾忌。
蒋冕死马当做活马医,问道:“李公公,不知皇上对此案是何态度?”
小李子笑道:“天威难测,杂家可不敢揣摩上意。阁老可自去问皇爷。”
蒋冕面如死灰。整个廷议过程中,蒋冕一言不发。没有了支持陈九畴的王守仁,杨一清的态度现在就尤为关键。可惜,杨一清仿佛事不关己一般,高高挂起,并不肯为陈九畴仗义执言。
杨一清早已看穿了江彬的败落。作为内阁三辅,他自然不会去拯救将来的王琼,也不会帮助现在的蒋冕。https://www.trip118.com
廷议过程毫无悬念,陈九畴停止待查,立即从肃州押回京师受审。兵科给事中夏言即刻赴任,代替陈九畴巡抚甘肃。
倒是也有人为陈九畴说话,比如通政使李钺等寥寥几人。李钺说,陈九畴乃直臣,前番众人多以为哈密可弃,唯独陈九畴以为不可。如今大战在即,临阵换将,岂不是坏了边防大局?
不过响应此言的人不多。弹劾陈九畴的那个户部郎中牟泰所准备的材料极其丰富、完整,看上去就跟真的一样,容不得人不信。朝廷总不能将河西走廊这种战略要地,交给一个犯罪嫌疑人吧?
陈九畴败落的另外一层原因,在于蒋冕其实并没有动用尽全部力量来保他。替换陈九畴的是兵科给事中夏言,此人可以被蒋冕一系接受。至于陈九畴嘛,被定案之后自然还可以翻案。大理寺右寺正汪金是蒋冕的人,有大理寺护着,陈九畴死不了。
最为关键的,反倒是领兵之人。现场大多数人在心中都支持先前平定了两广叛乱、总三千营的武定侯郭勋。不过,内阁次辅王琼却带头强推宁国公江彬带兵出征。
“领兵之人,应挺推而定。”蒋冕道。如果走挺推,说不定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郭勋。
郭勋可是开国名将郭英的五世孙,郭氏家族与皇家数代联姻,与国同体,忠臣自不必言。虽然郭家在几十年前开始显露败相,但好在他家出了个郭勋,文韬武略样样出色,镇守两广数次立功,硬生生让郭家重新振作起来。
更为重要的是,武定侯郭勋在文臣中形象颇佳。郭勋虽身为勋臣,却文采了得,能诗能文。事实上,郭家从他父亲郭良那一辈起就逐渐转型,从武勋家族转型成为诗礼之家。郭勋自己就曾写作《三家世典》来为郭家造势,刊刻白居易的文集《元次山集》讨好文人,因此在士林中有儒将风评。
王琼道:“领兵者,非为治理一方,而是要浴血沙场。一将不慎,累及三军,岂能挺推而定?武定候久镇南方,不习惯西北风沙,岂能担当此职?为今之计,只能选一个西北边将来挑大梁。”
王琼自然是指江彬。从军事角度来看,江彬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因为他是宣镇边将出身,曾随先帝巡视九边,熟悉情况,去西北打仗大差不差。王琼的这一番道理,立刻引得不少人赞同。
蒋冕道:“宁国公身份高贵,皇上倚为柱石,恐怕不适合离京去打仗吧?”
王琼笑道:“正是因为宁国公身份高贵,才更因该亲自去打这一仗,否则怎能震慑宵小?”
经过众人一番唇枪舌剑,王琼毫无意外地取得了胜利,为江彬争取到了领兵之权。
廷议过后,小李子赶紧回文华殿,要将廷议内容报告给小皇帝。朱载酆此时正被贾咏拘着读《论语》,一众伴书郎们也在各自学习各自的内容。见小李子回来了,朱载酆笑道:
“小李子,快把廷议的详情,给大家说一说!”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18小说为你提供最快的我与嘉靖争皇位更新,第72章 廷议河西换将才免费阅读。https://www.trip11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