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校师生两百多人,甚至还有一些校工,都跑到广场来听陈渊讲学。
这里的规矩很严,学生们到了广场,自发将板凳给摆齐。而且按照上舍、内上、内下、外上、外下,分为五个年级泾渭分明地坐好。
外舍生最多,约有一百余人。
上舍生最少,仅有二三十个。
朱铭作为校外旁听人员,只能跟外舍下等生坐一起。
闵家的纨绔子弟闵子然,丝毫不管校长与朱铭的矛盾。大大咧咧坐旁边,只跟朱铭隔着一张板凳,不时还偏过头来有说有笑。
又过一阵,上舍生那边,开始陆陆续续增加人数。
“这些学生,平时不在学校读书,”郑胖子介绍说,“他们好几年前就升到上舍,该学的都学完了,只在书院挂个名字而已,就连季考都不用参加。估计是听说有名儒讲学,一个个又回到书院。”
“那人是谁?”朱铭看到一个学生,似乎非常有威望,上舍生纷纷站起问候。
闵子然笑着说:“那是俺族兄闵子顺,十七岁应考便解式第一。连续考中四次举人,次次都是解元,可惜一直不能中进士。”
四次洋州解式第一名,居然考不上进士。
朱铭好奇道:“洋州多少年没出进士了?”
闵子然说:“二十多年。不止是洋州,整个利州路,都已二十多年没出进士。”
文脉不振啊,历任利州路提学使,恐怕对此非常郁闷吧。
郑泓笑道:“所以俺才懒得读书,解式第一都四次落榜,难道俺们这些还能考上?”
朱铭微笑不语。
闵文蔚执掌书院二十多年,也就是说,在这位山长手里,一个进士都没培养出来。
等待许久,闵文蔚和陈渊联袂而至,在场师生立即闭上嘴巴。
闵文蔚率先发言:“今日有幸,请到南剑名儒陈先生,在俺们洋州书院讲解圣人之学。陈先生是龟山先生首徒,而龟山先生又师从二程,可谓是洛学嫡传正宗。洋州虽为文萃之地,怎奈近年来文脉不兴,陈先生至此讲学,必可带来新风气……诸生请站起来,执弟子礼拜之!”
全校学子纷纷起立,集体向陈渊执弟子礼。
如此正式且隆重,陈渊在各地讲学,还是第一次遇见。初时难免有些愉悦,随即又暗自叹息,洋州书院规矩太严,学生们都被训练成木头人了。
陈渊长身而立,面对两百多师生,开始讲述自己的学问:“请问,诸生为何而读书?”
全场静默,无人回答。
洋州书院的规矩,老师讲课的时候,不能随便插嘴发言。
陈渊只能随便抽一个学生:“你来说。”
那学生立即给出标准答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很好,”陈渊微笑道,“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者,可称圣矣。读书就是为了做圣人,学以致圣。想要做圣人很难,便如学习射箭,要在场中立一箭靶,此所谓有的放矢。做圣人,就是吾等读书之靶。”
“初时射不中,不必灰心,勤加练习便可。总有一日,能射中箭靶的边缘,这已称得上君子。次次射中靶心,那才叫圣人。吾辈士子,能偶中一次靶心,此生便足以称道。”
尖子生闵子顺忍不住问:“先生,二程可称圣人乎?”
陈渊摇头:“不能,两位程先生,只偶中一两次靶心而已。但他们可以次次不脱靶,正是君子中的君子。次次命中靶心者,已天人合一,得中庸大道,千余年来未曾有之。”
学校师生,大多属于洛学子弟。
此时听说就连二程,也只能偶尔命中靶心,瞬间就哗然嘈杂起来。
陈渊继续说:“如何练习射箭?一个字,诚。再一个字,仁。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都要以诚求仁。仁之道,即人之道也。世间有那君子,一个字不识,一本书不读,但他心中有仁,亦可称得大学问家。世间有那小人,学富五车,通读经史,若其心中无仁,也半点学问都没有。”
说着,陈渊扫视诸生:“尔等心中可有仁?”
众皆无言。
陈渊的一席话,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求学不就是多多读书,领悟圣人之道吗?
怎么以仁来区分是否有学问?
陈渊又说:“如何求仁?什么是仁?这就需要明善。明善之法,在于格物致知。极尽物理,这是向外求;反身以诚,这是向内求。君子慎独,格物致知,日行一善,便是做学问的方法。因此,治学要分三步走,即明善、求仁、致圣。读书识字,理解经义,这只是明善求仁的一个手段,而非治学的真正目的。”
诸生还在迷惑之时,那位尖子生闵子顺,像是突然悟到了什么。
他起身出列,朝着陈渊长揖:“晚辈已过而立之年,自负读遍圣人文章,今日方晓治学正道。晚辈愿追随先生左右,明善求仁,十年之内,不再科举。”
这句话,让闵文蔚面子挂不住。
闵子顺是他的族侄,跟他学了二十几年,竟被陈渊一席话拐走了。还说什么“今日方晓治学正道”,难道自己以前教的不是正道吗?
陈渊微笑颔首,让闵子顺先回去坐好,接着开始讲如何格物致知。
朱铭听了一阵,发现此人的学问,介于理学和心学之间。
既向内探索本心,有心即理的味道。也向外研究万物,跟朱熹的格物致知类似,但又只是类似而已,因为朱熹的格物与致知是分裂的。
陈渊还在那里宣讲:“明善求仁,不仅要懂得道理,还要去践行仁义。想谁都会想,说谁都会说,若不付诸实践,到头也是一场空。四个字,经世致用!无法经世致用,学问就白做了。”
“想要经世致用,就不能死读书,得学习一些真本事。”
“古有君子六艺,吾师龟山先生,又在六艺之外加了三样。一是水利,二是造船,三是军略。”
“农为百业之本,是立国之基。吾师龟山先生,每到一地做官,必定兴修水利。在浏阳,吾师建造堤坝,使得百姓免受洪涝之苦。在萧山,吾师蓄水为湖,洪时排涝,旱时灌溉,还可在湖中捕捞鱼虾与莼菜。至今已成湖三万七千亩,可灌溉农田十四万六千余亩。”
“为何又要提造船呢?粮赋运输,以水路为优。疏浚运河之后,当多多发展船运,不但可运输钱粮,还能运输食盐。如此,粮食、食盐可通过船只,迅速运达各地,平抑当地物价,使得灾民有喘息之机。而今的官府制船厂,管理疏漏,克扣工料,十艘官船,至少有一半不合格!”
“还有军略。我大宋立国以来,边患四起,士子不可不知兵。文官可以不懂上阵搏杀,却要通晓军略,懂得钱粮调运,懂得练兵选将。若不然,如何统军破敌?”
闵文蔚越听越不对劲,他这位书院山长,平时都让学生专心读书,不要被世间俗务所干扰。
可他请来的名儒,却让学生学习君子六艺,还要学什么水利、造船、军略。
学这些有什么用?
耽误了读书,考不上进士,再多本事也无法施展。
闵文蔚脸色阴沉,他不想让陈渊再讲下去,否则必然把学生引向歪路。
可又不好直接赶人走,毕竟是二程的再传弟子,论地位陈渊属于嫡传正宗,而他闵文蔚连支脉都算不上。
朱铭却越听越喜欢,他对程朱理学的了解,主要来自于朱熹一脉。
但更早的杨时、陈渊,朱铭却知之甚少,此时一听,还是杨时、陈渊更符合心意啊。
讲着讲着,闵文蔚实在忍不住,出声打断道:“陈先生,还是讲如何做学问吧。”
陈渊疑惑道:“吾正在讲治学之道啊。”
闵文蔚说:“先生通晓经义,可细讲这些。”
“经书就摆在那里,经义也摆在那里,书院教谕们难道不懂吗?”陈渊说道,“经义可让教谕们讲,吾只讲如何领悟经义,如何运用经义。吾是来讲学的,不是来讲经的。讲经自然也可以,但在讲经之前,必须先行讲学!”
闵文蔚说:“讲经便是讲学,讲学便是讲经。”
在这一瞬间,陈渊整个人都傻了,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深吸一口气,仔细整理措辞,陈渊耐心说道:“再拿射箭击靶来比喻,经书只是弓箭,经文是制作弓箭的牛角、牛筋、木料、羽毛。真正的学问,是如何把箭射出去,如何让箭射得更准。不钻研经义不行,连弓箭都没有。但若只钻研经义,就成了制作弓箭的工匠。此真舍本逐末也!”
闵文蔚说:“只有考上进士,才能把箭射出去,当务之急是要做一副好弓箭出来。”
陈渊听得快抓狂了,什么乱七八糟的,他不相信一位山长,竟然愚蠢到这种程度。不仅无知,而且自大,有真学问不求,反而去求只言片语的经义。
“难道无法科举当官,儒生就不做学问了吗?愚蠢至极!”陈渊终于怒了。
闵文蔚道:“学问当然要做,大道就在书中。”
“这学我不讲了,收的钱也会退你!”陈渊拂袖而走,已气得浑身发抖。
师生们傻乎乎看着,场面似乎很熟悉,去年已经发生过一次。
当时陆提学从西乡县归来,被闵文蔚请到书院讲学。也是如眼前这般,讲到一半便不欢而散,陆提学还跟闵文蔚大吵一架。
朱铭快步追上去,微笑作揖:“先生何必动怒,道不同,不相为谋,不讲便是了。”
陈渊说道:“吾之怒,非为己也,怒其误人子弟!”
朱铭建议道:“既如此,不如去山下讲学。在那闹市中也可,在那汉江边也罢。士子可以来听,百姓也可来听,便是官吏也能来听。这不比在山上讲学更好?”
陈渊略一思忖,点头道:“此法可行。但那些愚夫愚妇,大字都不识几个,真的能够听懂吗?”
“先生刚才不是说,只要心怀诚与仁,便无知小民也是大学问家,”朱铭说道,“先生只要把道理讲得浅白些,多用日常事物比喻,愚夫愚妇自然就开窍了。”
宋代虽然讲学之风盛行,而且学术著作越来越口语化,但还真没有跑去大街上讲的。
直至明代中期,讲学才直面底层民众,就连乞丐都可聆听大道。
陈渊有些拿不准:“可以试试。”
朱铭又说:“先生所言,只要诚与仁,人人皆可为圣。既然如此,升斗百姓的道在哪里呢?”
这把陈渊给问住了,他说人人可以成圣,只是一个理论而已,主要还是面向士子阶层。但平民百姓也是人啊,人道即仁道,老百姓的道又在哪里?老百姓的仁该如何体现?
“成功有此一问,已颇为难得,吾当深思之。”陈渊发现了一个治学的新思路,他要搞清楚老百姓的道在何处。
朱铭说道:“家父曾言,百姓日用即为道。晚辈才疏学浅,不知家父说得是否正确。”
此话如同洪钟大吕,陈渊听得瞠目结舌,愣在当场良久。他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反复嘀咕道:“百姓日用即为道,百姓日用即为道……”
朱铭站立不语,等着陈渊慢慢消化。
陈渊开始来回踱步,短短七个字,为他打开一道学术的新大门。
朱铭并非胡乱抛出此观点,而是结合了陈渊的讲学内容。他发现陈渊的学术思想,介于理学和心学的中间状态,而且还有一点事功思想在内,完全可以吸收心学泰州学派的“百姓日用即为道”。
陈渊越想越兴奋,这七个字,是符合圣人经义的,是对圣学大道的一次拓展。
此时的陈渊,学术思想都来自杨时,自己的新东西并不多。
如果他从“百姓日用即为道”来展开,完全可以创建一个新的学派。
陈渊猛地抓住朱铭的双手,激动道:“令尊现在何处?吾应该当面请教。”
朱铭说:“家父在乡下种地,家父的学问,已尽传与晚辈。”
“走走走,咱找个地方细说。”陈渊拉着朱铭就跑,便如好色之徒遇到绝世美女,此时已经急不可耐了。
朱铭一脸得意微笑,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借助陈渊来扬名,让注重经世致用的士子认同自己。trip118.com
(本章完)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18小说为你提供最快的北宋穿越指南无删减完整版更新,0106【百姓日用即为道】免费阅读。https://www.trip11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