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四月,李承乾在热火朝天地敲诈中小地主的时候,红旗军外编军席卷了整个淮南道。
在科举之前,完成了对贪官污吏的大清洗。
淮南道,府中。
“王先生,我们这样做会不会太过火啊?”苏定方问道。
王丘,放下手中的奏折,看着苏定方的脸,笑了笑。
“苏将军,我们现在有收到一道旨意让我们不这么做吗?”
“那倒没有。”苏定方说道。
苏定方的意思是他们做的已经够了,他们这几个月,得罪了整个淮南道的地主,按道理说朝廷不应该一点风声都没有。
可现在朝廷就是一点风声都没有,要知道,根据史料记载,贞观年间,一年的死刑犯超过五十人都是骇人听闻的事情。
最少的一年死刑犯才个位数。
可自从苏定方和王丘来后,几个月杀了几百个人,就地主都将近杀了一百个。
他二人掌握地方军政财大权,基本上算是土皇帝了。
本来财政不是他二人掌握的,可是掌管财政的这个长官没犯什么事情,却自己主动要求调离了。
这太匪夷所思了,苏定方表示很不理解,真的很不理解。
王丘看了苏定方疑惑的样子,摇了摇头,想到:苏将军政治素养还是有待提高。
“朝廷为什么要让我们二人,来到一个权贵世家势力较弱的,比较远离中央的淮南道?”
“最后连掌管财政权的长官还主动要求调离,让我王丘兼有财政和政权?”
苏定方看了看王丘,表示你继续。
“我们在这里如何治理地方,就代表了太子殿下之后就如何治理国家。”
“我们在这里打压贪官污吏,要求官员廉政,这是当今陛下所推崇的,我们为百姓做主,是太子殿下所希望的。”
“今年科举是公平的,你我皆知,考不考得上全看个人才能。”
“那么这群考生考完之后,他们会不会想,考试是公平的,那做官的机会呢?是不是公平的?是不是能者居之?”
“朝廷中的五姓七望现在就是希望能者居之这种政治风向,因为他们已经把全部的政治资源都投向了科举。”
“如果朝廷任由贪官污吏横行,就意味着满腹才华的人苦读多年却不能被任用。”
“在这个书本即将廉价的时候,世家们即将失去对知识权的掌控,如果官员的升迁不是靠能力的话,这是世家们所不能忍受的。”
“因为他们即将失去最后的优势,所以他们一定会集体维护这种清廉的政治氛围,以求三年后在朝廷中为自己的族人争取更多的官位。”
“如果我们淮南道不力求廉政就会触碰一个庞大集团的利益,你知道吗?”
“我们现在代表的是太子殿下对于地方治理的态度。”
“天下总归还是庸官贪官多,而清官干吏少的,到时候他们这些世家就可以冠冕堂皇地挤掉那些地方官吏。”
“我们淮南道就是他们图谋天下的试验田。”
“我们干的再怎么好,也只不过是我们二人,也不过是两千红旗兵。”
“我们治理的再好,也比不过三年后那批毕业的学员的,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是我们。”
“他们将会把各个州县治理的更好,那时就算代替地方的那些庸官贪官,天下人也不会说什么。”
“你我治理的没他们好,都可以能者居之,他们更有能力,荣登高位,不是很合理吗?”
“一个道可能有几百个,几千个我们,而那时,他们手底下都是红旗兵。”
“因为他们的意志就是太子殿下的意志,因此所管州县的府兵一定会向红旗兵靠齐。”
“如果他们手下士兵不向红旗兵靠齐,他们就完不成自己的改革,取不了漂亮的政绩,但是他们做不到的总有人做到。”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后面有人惦记他们的位置,如此一来,大治之世将至。”
“我这么讲,苏将军,你明白了吗?”
王丘说到最后语气都有些癫狂,他将会见证这个历史长从未有过的时代,这是全新的时代,而他王丘竟然就是其中的先行者。
每每想到,心中豪情油然而生。
苏定方听完王丘所言,深吸一口冷气,心中震惊无与伦比。
心想:这就是太子殿下的政治格局吗?这就是太子殿下的政治手段吗?
天下大治,太诱人了,任何一个文官都无法拒绝的终极政治理想,一旦实现,每个人都与有荣焉。
心怀百姓,却在不伤民力的前提下,在长安玩弄天下世家于股掌之中。
苏定方被王丘说的背后直冒冷汗。
他仿佛看见了太子殿下宛如神明一般俯视大唐,以天下世家为棋子,以大唐为棋盘,在下一盘滔天大棋。
太子在造大势,现在大势已初成,现在没有人可以拦住大势的前进了,任何想要阻挡大势前进的人,都将被摁进历史的尘埃。
王丘看苏定方一股没见过市面的样子,不禁好笑。
“怕什么,我们以后就是从龙之臣,以太子殿下的为人,苏将军莫非怕太子殿下会亏待你我二人不成。”王丘反问道。
苏定方听了此言,心中一整澎湃。
要知道,现在大唐的最高成就就是出将入相,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江山才是每个官员的终身理想。
这是唐朝与后世不同的地方,后世大多看不起武官,大唐其实更看得起武官。
比如说,侯军集既当过兵部尚书,也当过吏部尚书,而且打仗还嘎嘎猛,一生征战无数,北干突厥,南揍吐蕃,鲜有败绩。
现在朝着的李靖,人们皆知他是大唐战神,其实他也是个文官,在被发掘之前,一直在治理地方。
在唐朝,不缺能打的武将,也不缺治国的文人,缺既能打仗又能治国的大才,在大唐当官,很卷的。
很明显,苏定方从王丘的话中听到了希望。
他已经灭掉吐谷浑一国了,已经初步证明了自己,只要之后在与突厥,薛延陀的战争中不失利,军功在大唐绝对是排得上号的。
他现在可是一个道的最高长官,这要是治理好了,我未来岂不是要......
当宰相!
别小瞧这个当宰相,前世如果杨国忠要是给安禄山当这个宰相,安禄山很大可能就不造反了。
苏定方越想越激动,艾玛,我老苏以后也是要封侯拜相的人物,跟对人果然可以少奋斗五十年。
“王先生,你就告诉我苏某人怎么做就行,只要我老苏能做到的,绝对配合,要我砍了突厥王,把他皇后抢来给你当小妾我老苏都照办。”
苏定方拍着胸脯说道。
“去你的。”王丘说道。
“我们现在,好治理淮南道,大力发展地方,其他的啥都不管。”
苏定方走后,王丘看着墙壁上的大唐疆域图,站立许久。
王丘只是给苏定方只是讲了稍微深一点的东西,很多东西他没有给苏定方讲,李承乾的政策其实是不利于他们武将的。
现在的陛下尚且尚武,有血性,敢拼敢杀,只要大唐周围小弟不听话,不多bb,粮食筹集好就是干你的时候。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李世民在今后是十几年里对吐蕃,突厥,薛延陀,高丽,高昌,西域都打过仗,有主动有被动。
王丘认为,太子殿下看似血性十足,杀他的使者,就灭了一个带甲十多万的国家。
其实王丘知道,这是为了威慑诸国,李承乾最深处的战略目标是发展,拉着整个国家的所有人,不顾一切的去发展。
太子殿下,不贪军功!
王丘有时候都很疑惑,为什么李承乾对于发展这么痴迷。
从一开始的商业,到后来的曲辕犁,收购地主和世家的地租给农民,以至扩大科举提高吏治。
这些政策,说白了,就是榨富人的钱,再把它给穷人,但是又没有让富人太吃亏,这点与汉武帝不同,太子殿下做的很好,王丘很佩服。https://www.trip118.com
李承乾在这一定会跟他解释这里面的原理:发展生产力,把蛋糕做大做强,然后再合理分配。
王丘在近期还完成了了李承乾要求他办的事情,去交州找一种叫占城稻的植物(当今越南境内)。
李承乾在信中告诉王丘:占城稻耐旱,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生长周期短,自种至收仅仅五十余日。
要求有多少收多少,结果王丘派人去收购了五万贯的占城稻,然后把这些占城稻种发给百姓,让他们让他们三月时就种植。
正好当地的晚稻是五月末六月出才种的,种占城稻也不妨碍农时,王丘制定政策只要种了占城稻每个人都补贴一些钱。
前几天王丘派人打听,听到了一亩地竟然产了六百多斤占城稻。
这是什么概念,开元时期,粮食产量才达到七百斤每亩,新中国建立后,十几年后,亩产才达到这个水平。
最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占城稻与晚稻配合成为双季稻,使谷物产量大为增加。
经过李承乾的敲诈再加上王丘几个月的治理,淮南道基本上所有农民的土地基本都是李承乾给的。
在今年的一月,李承乾把十税一改成了三十税一,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农民收了六百斤的粮食,他自己可以留下五百八十斤。
贞观十年的六月,王丘忙的屁颠屁颠的,但是他高兴,他知道治理的淮南道,再无饥馑之民。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18小说为你提供最快的大唐:我为万民太子更新,第39章 天下当大治免费阅读。https://www.trip11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