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丈母娘提着擀面杖来了 > 第16章 煤矿到手
  那荒山杜构还去过呢,是杜如晦临死前分给杜构的产业,

  可惜到处都是煤石,但好处就是它大,特别的大,横跨在两个县城之内,加上方圆的千亩的土地,确实很大,

  就是这山上连草都没长几根,更别说长庄稼了,方圆的千亩土地也是种啥赔啥,以至于到现在大部分的土地都荒了,

  平常的山头一座就能卖一千贯,他杜构的那两个山头加一块,出价一千贯都没有人来买,为了这事,杜构没少被人笑话,

  “老朽是木河村的村长,见过杜公子,”

  “听闻杜公子想卖掉万年县那边的两座荒山?”

  “我们村正好想养一些鸡鸭,想买下您的荒山来放养鸡鸭,不知道您准备卖多少钱呢?”

  老村长与杜构寒暄了几句后,便对杜构问道,

  “你这老、老人家,怎么说话呢,”

  “我那两座明明是青山绿水的好山,哪是你说的荒山啊,要想谈生意咱们就好好的谈,别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杜构听到老村长说他那是荒山的时候,就像是被狗踩了尾巴一样,瞬间就炸毛了,

  “好,好,青山绿水的好山,”

  “不知道您想卖多少贯呢?”

  老村长连忙点头问道,

  “嗯,这才是谈生意的态度嘛”

  “老人家,我也不坑你,我那两座山可是皇上陛下赏赐的宝山,卖你们四千贯好了,”

  “我再送你一百亩临近那两座山头的良田,你看怎么样?”

  杜构脸不红心不跳的对老村长几人说道,

  “老村长,别听他瞎说,我打听了,他那两座都是荒山,不长庄稼,”

  “就是,而且我还听说靠近那两座山头的千亩土地都是杜家的,但是也不怎么长庄稼,现在大部分都荒了,咱不买了,咱会回去吧,”

  大牛与二牛在一旁拉着老村长说道,

  “放屁,我家的地都是良田,你们听谁说的?”

  “看老子不打断他的腿,”

  杜构站起身来,气呼呼的大声骂道,

  “杜公子,这样吧,你家靠近那两座山头的那千亩土地,我也想买下来,”

  “你说说价钱吧,要是合适,我就打包全买了,”

  老村长不理大牛等人的劝说,对杜构说道,

  “哦?好,好啊,都买了好,”

  “你是村长,想来你也知道现在的土地价格,”

  “那就按市场价八贯一亩吧,”

  “除去送你们一百亩,一共一万一千二百贯,”

  “我再给你们免二百贯,你们一共给个一万一千贯就好了,”

  “怎么样?我这个人好说话吧?”

  “你们要是同意,咱们马上去衙门办手续,”

  杜构一副精明的表情,对老村长等人说道,

  “嗯,行,我们买了,”

  “但我们不占你便宜,一万一千二百贯,就一万一千二百贯,一贯钱都不会少你的,”

  “现在咱们去办手续?你带上地契,我让人回去拉上钱,怎么样?”

  老村长也露出了一副我不占你便宜的表情,对杜构说道,

  两个时辰后,老村长乐呵呵的拿着地契带着人,往木河村的方向回去了,

  杜构也乐呵呵的让人拉着钱,回府去了,并让下人去给他买只烧鸡,今天是个高兴的日子,得吃只鸡庆祝庆祝,

  故意出高价买下杜构的荒山,是默言的主意,

  他在制盐的时候,听到程处默等人数落杜构与长孙冲等人,说他们是假斯文,嘲笑杜构手里的荒山卖不出去,

  默言好奇的一问,便知道那两座山下必定有煤矿,一定要弄到手,

  但是杜如晦死的早,朝中很多大臣都对他的两个儿子很照顾,所以默言就想到了,用高价去购买杜构手中荒山的想法,

  毕竟那可是煤矿啊,以后绝对会大赚特赚的,多给点钱,到时候可以堵上那些御史大夫的嘴,

  默言现在搬回了村里,因为他的房子盖好了,靠近后山,风景园林别墅般的设计,

  窗户采光不够?别急,默言特地炼制了批玻璃,

  全景落地窗,让你更加的亲近自然,

  用铜管铺地,加上实木地板,冬天让你有温暖如春的感受,

  外面全是大树与草坪,早上起来看一眼,心情舒畅,

  ………………

  现在煤炭有了,又发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没铁,

  大唐现在的产铁量不高,一年一千万斤生铁,也就是五千吨的铁,

  还比不上后世一个民营铁厂,一个星期的产量,

  默言叫来老村长,让他找一百来个好小伙子,最好是铁匠,然后让人去收购铁矿粉,

  没有就要创造,所以默言自己盖高炉,自己炼铁自己用,

  默言先是让大牛去官府报备了一下,说木河村准备炼点铁,打造农具,

  现在的大唐还不是盐铁官营,因为盐和铁都掌握在世家的手里,

  由于默言的出现,才打破了世家垄断食盐的手段,

  所以可以自己炼铁的,当然了,还是要向官府报备一下的,

  半个月后,矿山上出现了一座小型炼铁厂,日产三十万斤,

  默言就地取材,挖出煤炭,加大高炉的火力,又生产了一些钢材,

  默言画好的炉子跟烟筒的图纸,让他们跟着图纸打造炉子跟烟筒,还有炉子上面放的大茶壶,

  然后就是挖煤制作煤球,让大牛去附近的村子招人,一天一百文,比一般的工价高处四十文呢,中午还管饭,不到一天的功夫就召集到了一千人,m.trip118.com

  现在煤球作坊,能日产十万个煤球,

  地里的菘菜也在这个时候,布满了厚厚的白霜,看的乡亲们心疼不已,他们以为菘菜被冻坏了,不能吃了,

  田间地头上,默言乡亲们普及了菘菜的特性,只有被霜打过得菘菜,才能保存一整个冬天,

  乡亲们乐呵呵的笑了,他们知道发财的日子又要来了,

  乡亲们已经拉着车,带上菜刀与铁锹过来了,

  在默言的一声令下,一刀一个,乐呵呵的收割着菘菜,然后储存到地窖里,

  当然了,默言家的菘菜最多,足足有二百亩,

  默言还在别墅后面盖了五个大棚,每个大棚占地两亩地,

  一个蔬菜大棚,种了一些黄瓜,辣椒,茄子,还有一些常见的青菜,

  一个水果大棚,种了一些草莓,西瓜,甜瓜等水果,

  三个玉米大棚,种的全是玉米,用的是默言三十几粒玉米成熟后的种子,

  一个玉米棒子,有三百到四百五十粒玉米,

  现在默言手上有一万两千六百粒种子,是默言让人一粒一粒的数过的,

  按后世一亩地能种四千棵玉米,但为了保险,

  默言采用的是分株培育法,前后左右留有很大的距离,保障每株玉米都能充分吸收养分,

  一亩地只种了一千五百株玉米,一共种九千株玉米,

  剩下的三千粒玉米留着,以防万一,

  整个大唐的玉米都在这里了,以后能不能让百姓们吃上玉米,都得看默言的了,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18小说为你提供最快的大唐丈母娘提着擀面杖来了更新,第16章 煤矿到手免费阅读。https://www.trip11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