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崇祯绝不上吊 > 第223章 帝师家族彭而述
  朱聿键不停地跑着,不知何时,就来到了邓州境内的彭桥镇。

  明代地方行政区划很复杂,每个县都不太一样,有乡-都-图-里-甲,也有乡-图-里-甲,还有都-图-里-甲等。

  以10户为甲,110户为里,若干个里为一图(相当于行政村),上面的乡、都,就相当于后世的区、乡镇。

  而“镇”这个编织,却是出奇的一样。

  军备重地!

  不管是九边那种驻扎了大量兵力的重镇,还是内地山川水泽地理要道,驻扎了一部巡检乡兵的小镇。

  只要是镇,就一定是军事重地的意思。

  因为扼守在商於古道的最南端,邓州历来都是一个军事重地。

  明朝在该地驻扎的兵丁甚多。

  当然,到了中后期以后,大都只存在于书面上了……

  彭桥这个“镇”,起因却是宋朝。

  大将王坚在邓州西部、湖北光化境内的袁冲一带山区,修建了长城、军寨防御,是为宋长城。

  该地离彭桥,只有十几里。

  (王坚出身今彭桥镇王家)。

  于是,彭桥这里,约定成俗,就被唤作了王家镇。

  ……

  元朝统治者,极端仇视汉人和南人,尤其仇视在宋朝当官的后人,对中原地区的人大肆屠杀,史载屠城事件比比皆是,哪怕是在镇压流民的时候,都还大量屠城。

  致使中原大地,出现了“百里无炊烟,千里无鸡鸣”的惨状。

  元人攻占邓州后,因人口被杀戮、逃亡殆尽,二十年都不设制,直接处在了无人区的状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无力、没条件逃入山区避祸的普通人,十不存一。

  ……

  明朝建立后,政治稳定,社会急速发展,百姓繁衍极快。

  邓州境内,张、高、赵、王、李等姓人口急剧繁衍。

  这些人,无不都是高官之后。

  因为只有这些有实力的家族,才能在山区保存性命啊!

  张姓就不说了,这是唐白河流域的第一大姓,从两汉时期,就在南阳平原扎根了。

  李姓出自明中名相李贤家族,赵姓出自宋代开国大臣赵普之后……

  而王姓,邓州境内王姓多为两支,其一为元朝北遁后,遗留下来的蒙古后人,隐居在九重一带。

  而另一支,便是王坚家族繁衍而来。

  彭桥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就叫做王家镇。

  然而,王坚毕竟是前前朝大将,几百年的变迁,王家在当地,早已没了威信。

  明朝时,王坚故乡这里,出了一个大姓井家,虽然没有混到官场上,却也作为乡贤,数度担任乡老,辅佐县衙管理百姓。

  于是,井家镇就代替了原本的王家镇,成为了当地的地名。

  明中期之后,井家逐渐衰败,在官府势力不彰。

  此时崛起的乃是彭家。

  这彭家,三十年前还是一个小户人家。

  彭家人丁不多,搬来彭桥至今,不过才四代人,供养一个彭而述脱产读书,实在是无能为力。

  因为特殊的士绅免税制度,使得像彭而述这样的贫困读书人,深得士林的喜爱。

  当地富户井家,在彭而述考中童生之后,便承担了他的读书花销。

  (也正因为这样,现今当地还有人说彭、井是一家。)

  1633年,28岁的彭而述考中了秀才,成为整个南阳境内的名人。

  ……

  (有人说秀才就是初中生,简直要笑掉大牙。

  每个县录取的秀才名额,在20名上下浮动。

  每年全国新晋秀才,在两万人左右。

  顾炎武说:‘明末秀才以上者,每个县以300人计算,总数量不会少于50万人’。

  也就是说,士绅这个群体的总数,也就50万多一些,绝对不会超过百万。

  咱们就不说初中生了,大学生有多少呢?

  不说全国,单单武汉一个市,在校大学生超过了100万人!

  21年人普,全国大学生以上者,总数在2.2亿以上。

  秀才相当于初中生?

  与秀才这个数量最接近的是——博士生,每年录取7.5万人左右。

  从政治地位、考取难度、福利待遇等综合考量,秀才的含金量,最低应该等同于博士了。

  至于举人,一旦做官,起步就相当于副市副县,最起码也相当于政法的博导了。

  进士呢?

  每三年才录取三百人左右,这个比例,最低也相当于两院院士。论权力,进士更是即将正县、副市了,远不是院士能比的。)

  彭而述考中秀才之后,已经无力继续苦读。

  到了此时,井家若是继续支持彭而述,那是在寻死!

  这倒不单纯是因为赶考的费用,不是一般人家井家,能够承担的起的;

  能够得到秀才公的80亩免税田,已经是做为土绅的井家,最大收获了……

  若是井家人心不足,到最后,连秀才公这一级的免税田,都保不住!

  (井家有高人啊,得到了最大的好处后,及时抽手了!)18小说

  井家不支持,彭而述顿时犯了难。

  ……

  但是,秀才以上,土绅玩不转,士绅可以啊!

  彭而述找到了身为新野知县的杨奇,前往投靠。

  杨奇考校一番后,觉得这人能成事,值得投资。

  于是,杨奇一力承担了彭而述的读书费用,甚至将他接到城内打钟寺常住。

  不但承担了他的衣食住行,更是每月给20两纹银,以为他结交士林人物而用。

  这还不算,更是封闭寺庙,下令除了士林人物外,闲人不得入内!

  没了后顾之忧的彭而述,三年后的1636年,一举考中举人。

  出了一个举人老爷,不管是前朝的王家镇,还是先前的井家镇,都已经不足以当做当地地名了。

  于是,彭家镇这个名字,就取代了当地原本的名字,成为了当地的新名字。

  后来,又因为彭而述在当地修了一座桥,于是改名为彭桥镇。

  这个名字一直流传到了后世。

  四年前的崇祯十三年(1640年),彭而述进京赶考,直接三连中,考中了进士,被崇祯派到山西做县令。

  去年,因为老母身死,彭而述返回家乡守孝(李自成连夺陕西、山西,势大,他见机不妙,溜了。)

  (彭而述的这个例子,一拿出来,诸位都知道士林是一个什么样的操作了吧!)

  ……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18小说为你提供最快的我崇祯绝不上吊更新,第223章 帝师家族彭而述免费阅读。https://www.trip11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