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看着治个什么罪!”万历说道。
此话一出,张居正瞬间反应过来。
一股如春阳般的暖意,涌上心头。
江陵那边的抗税,必须要解决,如今江南士绅都冲着张家来,其真正目的是冲着张家背后的张居正,冲着新政来。
张家和张居正是一体的,只有把他们混淆在一起,士绅们的反对才会更强有力一些。
他们可以借张家趁机收取投献从而攻击张居正,以此来达到驳斥张居正的目的。
因为这样,属于张居正明知故犯,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凭什么来要求别人?
到了那个时候,就算张居正说破了天,大义再怎么多,也无济于事。
人无信,而不立。
这话放在此刻,尤为重要。
万历当然能看明白这些士绅背后的小动作,所以,他必须要把张居正从张家之中摘出来,不然的话,就没法推行新政。
必须要让张家,和张居正分开,让他们化为两路。
张居易是张居正的亲弟弟,如果张居正出言呵斥,寻常规劝,根本不会起到什么作用,当地的那些士绅更不会同意。
如果,张居正真的大义灭亲,用官府的手段来处置张居易,那就步入了士绅挖的陷阱之中。
“大义灭亲”这个词汇看起来高大上、伟光正,但在注重封建礼法,讲究君父秩序的古代,则是一件不怎么好的事。
一个连自己亲弟弟都能下狠手处理的人,又怎么会在乎别人?这样一来,张居正就会陷入一个更大的漩涡,甚至还会引起张家内部的混乱。
一旦张居正处置自己的弟弟,那士绅们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肯定会在里面煽风点火,到时候,张家内部就会出现大问题。要是把张老太爷气死了,那张居正回家丁忧三年,在起步阶段,新政同样完蛋。
所以,处置张居易不能由张居正来,只能是万历。
万历作为皇帝,以违抗新政为由处置张居易,这没什么说的,也会让那些士绅们的目的落空,更不会让张家和张居正之间出现问题。
但这样一来,就会把万历推到前头。
但改革之事,又岂能退缩呢?定下来的事,就要做下去。难道要因为一时之事,从而担心受怕?18小说
该挺出去,就要挺出去。
况且,张居正还活着,有他在,怕什么?
“当地士绅作乱,抗税,这是一个问题,不能不管。根源在于投献,归根结底,其实就是当地百姓觉得,给朝廷交税是交,给士绅交钱也是交,既然给士绅交的钱少,那又何必给朝廷交税呢。先生,你觉得,是不是这个道理?!”万历看着张居正,说道。
想明白事情前因后果的张居正,此时心情比之前要好一些。
听到万历的话后,他思考了一番,于是说道:“陛下所言极是,朝廷优待读书人,这才有了免税、免赋的政策。刁民投献,就是为了抗朝廷之税。那些读书人,仗着这些优待,肆无忌惮的收受投献,也着实可恶。”
“是啊,这是个问题。先生可能看到,问题的根源?若是从根源动手,那会如何呢?!”万历问道。
张居正不说话了,从根源动手,不就是免除士绅的优待吗?
如果真行此法,恐怕比新政还要恐怖。
讲真的,和免除士绅优待相比,新政就是个小儿科。
“陛下,在精兵未竟,朝政未稳之前,此法不可贸然实施。”张居正劝道。
万历心中一动,张居正这话,明显也有这方面的意思。
想想也是,大明至今已有两百年,沉疴重疾药石难医,草原入寇,天灾人祸等等久不断绝。
改革自然要先捡容易的来,如果一上来就搞大的,实在太容易出现问题。
毕竟现在的大明,可经不起这么折腾。这注定是一个磨时间的事。
万历自然不会这么莽撞,他也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
士绅的利益肯定是要动的,但百姓之所以投献,就是因为朝廷的赋税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范围。
既然如此,那就从百姓身上着手。用曲线救国的方式,来处理此事,先安定百姓。
华夏的历史够长,长到几乎任何事情都能在历史上找到佐证。
万历自然也能从历史之中找到解决办法。
“新政之中有个政策叫做一条鞭法,朕也看了看。所谓一条鞭法,就是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税收。”万历沉稳的说道。
张居正点点头,“确实如此,此法能精简很多手续,同时也能为朝廷带来极大的税收。”
“但此法却有一个问题。”万历伸出一根手指。
“敢问陛下,什么问题?!”张居正问道。
“一条鞭法,是在为朝廷提升收入,却没有顾及到百姓。以往赋税征缴,往往采用粮、布、帛等实物。这种方法虽然繁杂,但该是多少就是多少,百姓交的粮或许会被贪腐一些,但省去了卖粮折银的手续。
一条鞭法,将所有东西折算成白银,那就要把粮、布、帛卖掉,换成银子。有银子的人,当然是那些商人、士绅。朝廷征收在即,百姓又无多少钱粮,此时,他们势必会联合压价,以最低的价格,换取更多的粮食。
等百姓交了税,若家中又无粮食度日,又得高价从士绅、商人手中买粮。这么一来一去,百姓能不出现问题吗?
借着开关的东风,东南银多,粮价自然就高。朝廷在东南收银,自然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可北方少银,收成又少,强推一条鞭法,势必出现问题。”万历一五一十的说着一条鞭法的弊端。
诚然,一条鞭法对朝廷有着莫大的好处。
可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民间的土地兼并和矛盾。
张居正不知道吗?他当然知道其中的一些弊端。
可朝廷缺钱,实在抽不出钱,只能先这样了。
张居正无奈的道:“陛下,虽说言利君子不齿。可朝廷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其中问题,臣也思虑一二,但即便这是一杯毒酒,也要饮下。”
世道如此,只能先苦一苦百姓了。等以后朝政好些了,再做改变吧。
“朕倒是有一个法子,能解决此事。”万历自信的说道。
“什么法子?!”张居正的眼睛亮了一下。
眼前的这个小皇帝可不简单,总有意想不到的智慧。
“摊丁入亩,地丁合一,滋生人丁永不加税。”万历一个字一个字的说道。
张居正觉得自己抓住了什么,可又滑溜的从指尖溜走。
他沉思一会儿,觉得万历这个法子有着极大的力量,可一时间有些迷茫。
“陛下可言明?!”张居正急忙问道。
万历缓缓的解释着:“立国之初,太祖高皇帝定下规矩,丁银与里甲、均徭等四差银一起,都由地方官员征用,并不上缴朝廷。
太祖高皇帝那会,地方疲弊,人口零落,官府缺钱,此举是为了尽快恢复当地官府工作的有效措施。
随着天下承平,这种老旧的政策却一直延续下来,没有收回。实际上,这项收入大多落入官吏的私囊。
朕记得,户部那里也没有全国丁银的统计数字,只有户丁的总数,在行政及政策制定方面,户部也未涉及丁银的处理以及如何支配。”
丁银。
张居正低声念叨了一声,这个词语对他来说有些陌生。
没在地方做过官,从一开始就是庶吉士,虽有经邦纬地之才,难免也会考虑不周。
不经地方事,自然也察觉不到地方上的事。
张居正小声琢磨着,忽然茅塞顿开。
若真是如此,收缴丁银入朝廷,可简单很多。
“朕以为,当命令地方官将丁银随同田赋一起上缴,同时对于人丁的编审也应该逐渐制度化,以保证丁银的征解。
直省每岁终,各将丁徭赋籍汇报总数,观户口消长,以定州县考成……
通过这些措施,在剥夺地方官任意支配和使用丁银权力的基础上,直接征用丁银。”
“那陛下刚才所言的摊丁入亩,又是何解?!”张居正有些抓耳挠腮,始终觉得自己哪里不得其法。
万历笑了笑,字句越显重量:“这便是取消人头税,以土地多寡征收赋税。贫者若地少人多,为了缴纳赋税就要卖儿卖女,即使如此,也不见得能交够赋税。富者地多而财厚,逼一逼他们,也就能交出来。
一昧清理隐匿田产,会同时得罪官绅与百姓。若是在这时,取消人丁税,实施摊丁入亩,滋生人头永不加税,只按土地多寡征收赋税,那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却是一件极好的事。”
张居正豁然开朗,但他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个方法后面的杀机。
以土地多寡征收赋税,那士绅在不在其中?
清查田亩之后,若是士绅土地众多,再同时征税,他们会不会交?
张居正的思绪瞬间飞了起来,以“摊丁入亩”为基础,想到了数个良策。
然而此时,取消人头税,摊丁入亩,似乎对士绅们没有什么影响。
因为他们并不交税,土地多寡,又有深夜意思?
于普通百姓而言,确实实实在在的好处。
“臣明白了,臣告退!”
张居正心情大好,朝着万历拱手行礼,随后退去。
在走出乾清宫的时候,回身看了一眼,赞道:“此乃擎天之策,祖宗保佑,陛下真乃一良圣之君,大明中兴有望。”
回到内阁之后,张居正把所有的内阁阁老全部聚集起来,商议此事。
当张居正把万历今天的政策搬出来时,几乎所有的阁臣都陷入深深的震惊之中。
人头税延续两千年,此时取消,影响甚大啊。
内阁次辅吕调阳一脸担忧的道:“若是贸然取消,朝廷税收会不会下降?此番一来,恐怕会更加艰难啊。”
张居正却笑道:“若是不施行此法,百姓会想方设法的逃税,投献,挂靠等等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一条鞭法之下,减轻了百姓的徭役,用银子就能抵消。加上摊丁入亩,更是取消了丁口税,以土地多寡为征收凭证,将会进一步减轻百姓的重担。土地少的人,交少一些,多的交多一些,这很合理。
百姓投献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躲避这些吗?现在朝廷替他们解决,那还有什么顾虑?不取消人丁税,他们会挂靠在士绅名下,这税收与朝廷无关。
取消人丁税,百姓自然愿意自己做主。这出来的百姓多了,百姓出来的意愿大了,加上一条鞭法,征收的税,可不会少。”
“百姓同意这是肯定的,就担心那些士绅们不愿意放手。那些土地,可都是钱。”吕调阳担忧的道。
“是吗?!”
张居正冷哼一声,杀机毕露。
……
在如今的朝堂上,若张居正想强推一件事,除了那种大事之外,其余事情阻力会有,但可以忽略。
经过张居正的轮番验证之后,越发觉得此法可行。
于是,在张居正那强有力的手段之下,以江陵为试点,强推“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滋生人丁永不加税”的政策。
和政策一起去的,还有万历缉拿张居易的旨意。
为了以防万一,万历特意派遣张诚亲自带队前往,可谓给足了张居易面子。
在临行之前,万历特意把张诚叫到跟前叮嘱。
暖阁之中,万历看着面前的张诚,叮嘱道:“你要知道,新政对朝廷,对朕至关重要,张先生对新政,对朕也至关重要。
到了江陵之后,你只需要向张老太爷言明朕的意思,至于其他人,就不用多管。你告诉张老太爷,朕这样做,其实是为了保他们……
记住,一定要让张老太爷别到处乱说。待会你在宫中挑一些名贵药材,给张老爷子带去。嗯,对了,朕待会再手书个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字,你拿去让人制成金匾,送与张老太爷。
记住喽,把朕的落款什么,都得写上,办工整。”
“皇爷,奴婢有些不明白。这摊丁入亩明明是皇爷提出来的,可如今市井上,怎么都在说是元辅的功劳?!”张诚有些不满。
万历无所谓的笑道:“朕嘛,更喜欢站在后面。所谓,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18小说为你提供最快的万历强明txt下载更新,第九十四章:万历的摊丁入亩之策免费阅读。https://www.trip11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