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注定是个悲剧,朱元璋给了他能给的一切,可是李善长仍然贪心不足蛇吞象。在朝堂之上,培植党羽,安插亲信。朝堂之外,干涉地方官员的选拔。
大明朝各个部门,都能看到李善长的影子。哪怕是天子亲军,锦衣卫,都成了李善长的马前卒。
另一边,从蓝玉、王弼领兵出征北元,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而这大半个月里,他们也只是刚刚进入山西,还没有到太原。这样的行军速度,明显是不合理的。
倒不是蓝玉、王弼两人消极怠工,而是黄河又决口了。河南、山西、陕西三省水漫千里。
蓝玉一行,没有替地方官赈灾的义务,耽误了军国大事,谁也担当不起。但是,漫山遍野的水,让大军行进速度非常的慢,再加上连月的暴雨,更是雪上加霜。
进入河南地界后,蓝玉向朝廷连发了六道急疏。
“臣征北将军、永昌侯蓝玉,万死启奏皇爷、太子殿下。自大军入河南,逾河。天大雨,河决,水与千里。军不能进一步,军中病虐,军医不善。大军所赍粮,已费过半,若此,未至庆州,辄有粮断。臣,蓝玉复叩皇爷、太子爷,再发刍粮、药,以保北伐。”
永安宫里,陈则武将这道急疏递交朱元璋。这是军国大事,他可不敢擅作主张。
看完奏折,朱元璋脸色沉重。自半月前开始,河南、陕西、山西三省就不断上书朝廷,请求赈灾。因为自贸区的关系,朝廷现在并不怎么缺钱。
朱元璋已着令户部,征集粮食,送往河南。自洪武元年开始,一直到洪武十八年。几乎每隔几年,河南就要闹一次灾害。河南地理位置特殊,位于黄河向南转东的缓冲地带。一但旱灾、水灾,河南就是首当其冲。
“你怎么看,蓝玉的北伐大军,还没到庆州呢。粮食就要吃光了,现在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粮食尚不能自足,根本不能够再支援蓝玉。若是再从应天发,路上又要耽搁许久。”
朱元璋不断的拍着自己的脑袋,脸色有些痛苦。
没错,如果从应天发粮,那一路上运输粮草的军队也要吃饭。路越长,消耗的粮草就越多,从六道急疏可以看出,蓝玉这个时候的情况十分不容乐观。
陈则武也摇摇头,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就一直都有,客观存在,似乎确实没有解决办法。18小说
“你不是读史嘛,难道后世就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朱元璋怒了,关键时刻,你陈则武竟然掉链子。
陈则武说无奈,看向朱标。
朱标笑了笑,走到朱元璋身后,替他按起了肩膀。“父皇,陈则武也并不是在隐瞒什么。也许,这个问题,一直没能解决好。您看,从古至今,一千多年了,这个难题还是存在的呀。”
“他娘的,李善长杀早了。对于钱粮这一块,他比咱懂。”朱元璋自嘲一下。他当然不是真的后悔杀了李善长,而是当下,无法解决钱粮运输问题,表示苦恼。
陈则武没有注意这句话,他在想,既然陕西、山西二省无法运出供给大军的粮草,那北平可不可以呢。
即便有些不喜朱棣,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真的和朱棣要粮。朱棣一定不会吝啬,大是大非,他还是分的清的。毕竟,征讨蒙古,乃是国战。
陈则武忽然眼前一亮,北平,朱棣。
历史上,谁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朱棣算一个吧。迁都北平,大大缩减了北伐大军到前线的距离,粮草辎重也很快送到。如果战事在南方,则可以从南京发。
“是不是想到什么了。”朱元璋看到陈则武的样子,咧嘴一笑。
陈则武走到地图前,指着北平、洛阳、西安三地,将这三个地方用直线连接。“皇上,太子殿下。将北平、洛阳、西安三地,直线连接,会出现一块地方(三角)。这块地方的西北,是游牧民族。这块地方的东南,是农耕民族。因此,古人觉得,在这块区域内,建都,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都城太靠南,国虽富却不强,比如南宋。如果都城太靠北,国虽强而不富,比如金辽。”
“皇上,臣斗胆。大明建国十八年,对北方的控制,仍然不够。甘肃、陕西经常叛乱。可这些叛军,他们却越不过长城。一是因为我大明将士英勇,二来也是因为长城这一天然屏障。”
朱元璋的眼睛里,冒出不一样的东西,淡淡的开口,“那你的意思是什么。”
“迁都。”陈则武笃定的回答。洪武一朝,对北方的控制远不如后世,这是有原因的。
“咱不同意。”
陈则武微微一笑,你当然不会同意,要是我,我也不同意。但他不紧不慢,又开口,“或者,设陪都。”
(注:真正提出迁都北平并且付诸行动的,是明英宗。在永乐、洪熙、宣德三朝,北京称为行在,明朝首都仍然是南京。正统七年,才将北京定为都城。小伙伴们记住这个,后面要用到。)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18小说为你提供最快的朱元璋与我聊明史更新,第235章 二选一免费阅读。https://www.trip11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