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驿站的官员在闹。
但是,在烈阳军到达之后,他们被赶了出去,驿站被封。
于是这批心中非常不满的官员返回各自的家族,对此事表达了更大的不满,希望家族能够帮忙。
......
李恪坐镇皇宫,下令各个部门开始执行邮政业务。
驿站不过是大唐非常小的一个部门,尽管人多,但是却不成大器。
在国家的机器面前,他们有心想要抵抗,却在朝廷的镇压之下,自家家族也不敢明显犯事。
最终,驿站的事似乎就这么过去,那些被开除的驿站人员开始上书求情,希望李恪能够饶他们一次,保证以后不再犯。
李恪没有管他们的上书,全丢在一边,继续按照一开始的做法,让所在郡县的县令挑选一下想要做驿站工作的人员参与其中。18小说
他要通过这件事,告诉天下的世家,别想要干扰朝廷的政策。
同时,李恪还有其他的想法。
当时就召见了杜如晦。
就只有两人商议。
“岳丈,妙颜想念你了,我们一边走一边聊吧。”
李恪邀请道。
今日单独召见杜如晦,是有两个方面的。
一方面李恪想要聊聊机密的事,另外一方面是杜妙颜想见他了。
“陛下先请。”
杜如晦做出邀请。
两人起身,向立政殿而去,身后跟着一群宫女太监。
“岳丈,科举因为战争停了一段时间,朕想在最近时间召开。”
李恪说道。
礼制上,大唐每年都会举行科举。
但实际上,大唐对科举制度并不是很在意。
比如上一年,因为大唐和诸国开战,科举就停下来了。
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哪个本门上书建议召开科举制度的。
这一点就可以表明其实大唐并不在意科举制度,并且现在朝廷为官者其实多数是来自各大世家。
都是不希望朝廷进行科举制度的,所以上书建议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又或者中途被人挡了下去都是有可能。
如果李恪这个当权者不主动提出来的话,估计是很多人都不会过问这件事,就是杜如晦等人可能也会忘记。
李恪登基这段时间,杜如晦等三省六部的长官太忙了,李恪给他们安排了很多事情,不怪他们忘记这件事。
“陛下所言极是。”
“臣觉得科举是要召开才行。”
“陛下直接通知礼部,还是臣回去通知呢?”
杜如晦点点头。
的确是要召开科举才行了。
大唐现在太平,正是大发展的时候。
东瀛那边也要慢慢调动大唐的官员过去治理。
虽然有柴令武在那边,但是他主要是起到镇压的作用。
还需要更多的官员派遣那边去,将东瀛完全掌控在大唐的手里。
“朕通知就行。”
“最近东瀛那边可有什么消息?”
李恪不想麻烦杜如晦。
召开科举制度,皇帝说以及大臣说会有很大的区别。
比如会令天下学子认可,比如会让朝廷百官是否更加认真去执行。
“一切都在掌控当中。”
“不过柴令武到之后就经历了好几场刺杀。”
杜如晦沉声道。
东瀛的局势真是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柴令武是李恪的小舅子,被派到那边都遭遇刺杀。
东瀛和新罗百济那些人,是不想大唐将东瀛完全拿下的。
东瀛黑暗势力的复辟,必定是一股很顽强的势力,难以瓦解。
“岳丈,朕突然想到移民计划。”
“将东瀛的一部分民众,强行转移到其他地方去生活。”
“又将大唐内想要移民的,并且给予一定的支持,令他们转移到东瀛岛上生活,最好是那些犯罪的,没有十恶不赦的,将他们发配到东瀛,让他们在那边生活,精功赎罪。”
李恪说道。
这个想法其实有一段时间了。
如果是后世,人口大爆发的时候,李恪一定会十分支持这个想法的。
只是这个时候的大唐其实人口相当贫瘠,根本就没有多少人口可以移民到其他地方去。
但如果有愿意的,则是可以支持,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东瀛的问题,使得那边的东瀛从根本上为大唐的。
“从东瀛内部迁移出来,臣倒是觉得可以。”
“但如果从大唐内部迁移过去,臣就觉得不太好了。”
杜如晦想了想,沉声道。
人口迁移不是什么难见的事情。
假如长安城出现什么问题,大唐也有可能转移到其他地方去。
只是,大唐的人口本来就不多,还让他们迁移到东瀛去,得不偿失。
“那岳丈觉得,应该将东瀛的人迁移到哪里去呢?”
李恪点点头。
也没有继续想将大唐的人迁移到东瀛内部。
现在大唐都要支持多生,不能让人口流失出去的。
“或者东突厥的土地不错。”
杜如晦想了想,沉声道。
东突厥的土地,大唐和西突厥薛延陀三分天下。
但是因为上次的商议,东突厥的土地现在只有大唐和西突厥。
西突厥一直在发展东突厥的土地,而大唐却一直都没有动,留在那里。
李恪点点头,没有继续聊下去,因为两人已经走到立政殿,见到了大肚子的杜妙颜,下意识的没有再聊公事。
三人用餐。
然后在第二天的早朝上,李恪提出再次召开科举的事情。
此事没有大臣反对,纷纷歌颂李恪心系天下学子。
就这样,大唐的再开科举的事情公布了下去。
礼部选择了一个不错的时间,然后再次禀报李恪。
“陛下,时间已经定好,您还有其他吩咐吗?”
礼部尚书高士廉恭声问道。
“朕希望这次科举能够录取更多的人...这样吧,昭告天下的时候,加上一条,那就是途中以及考试时间,所有的路费吃用,朝廷包了,从内库里调钱出去。”
李恪想了想,沉声道。
这一次,李恪要招收更多的人。
不仅是补充大唐的官员,还有各地驿站的人数。
只要他们有文化,那么都可以帮助大唐,那么都可以征用。
“陛下,其中的消费巨大,是否慎重考虑?”
高士廉顿时一惊。
这个消息一旦发布下去,参与科举的人必定会远超过之前。
而且费用巨大,不建议如此。
“不必多言,朕心意已决,去办吧。”
李恪摆摆手。
高士廉张张嘴,没有继续说话,带着命令下去。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18小说为你提供最快的大唐:陛下,要不您就认错吧!更新,第949章:照例执行,举办科举考试免费阅读。https://www.trip118.com